公司動(dòng)態(tài)
電話:0917-3133020
傳真:0917-3133020
聯(lián)系人:朱靈倉
郵箱:lingcang_zhu@163.com
太白積雪
陜西人說起太白山,總帶著三分敬畏。這山橫亙?cè)陉P(guān)中平原南緣,是秦嶺山脈的最高峰,終年積雪,遠(yuǎn)望如白發(fā)老翁,故得“太白”之名。
我登太白山的那日,天氣不算頂好。晨光熹微時(shí)我們自湯峪口進(jìn)山,先是平緩的坡路,兩旁雜樹生花,鳥雀啁啾,倒不覺得有什么特別。同行的本地人道:“這才剛開始哩,上面的路,難走著呢?!蔽倚π?,不以為意。
行至下板寺,景致便不同了。樹木漸漸稀疏,怪石嶙峋而出,路也陡峭起來。海拔已過二千八百米,呼吸明顯急促了。山間霧氣氤氳,時(shí)而聚攏,遮天蔽日;時(shí)而散開,漏出一線藍(lán)天。石階上苔痕斑駁,滑得很,須得扶著鐵鏈方能上行。
至拜仙臺(tái),云霧忽然盡散,眼前豁然開朗。但見群峰如戟,直指蒼穹。山石多呈鐵灰色,間或有赭紅斑點(diǎn),想是礦脈所致。石縫中掙扎出幾株矮松,虬枝盤曲,姿態(tài)奇崛。這里已是三千五百米高處,樹木再難生長,唯有些許苔蘚地衣,附著在巖石表面,斑斑點(diǎn)點(diǎn),如同歲月的印記。
再往上,便是大爺海。說是“?!保鋵?shí)是一汪高山湖泊,水色湛藍(lán),靜影沉璧。湖周積雪未化,白茫茫一片,映著藍(lán)天,煞是好看。站在湖邊,四顧茫然,唯見天高地迥,覺宇宙之無窮。忽然一陣山風(fēng)掠過,湖面泛起漣漪,人也打了個(gè)寒顫。
山頂氣候,真是變幻莫測。方才還是晴空萬里,轉(zhuǎn)瞬間便起了霧,濃得化不開,三五步外不能視物。溫度驟降,呼氣成霜。連忙加了衣裳,仍覺寒氣透骨。難怪人說“太白山上無夏天”,果然不虛。
下山時(shí),遇見幾個(gè)挑夫,背著沉重的物資,一步一步向上攀登。問之,是給山頂氣象站送補(bǔ)給的。他們每月要上下十來趟,已經(jīng)走了二十多年?!傲?xí)慣了,就不覺得累了。”其中一個(gè)黑紅臉膛的漢子笑道,露出雪白的牙齒。
太白山之巔拔仙臺(tái),立著一塊石碑,刻著“3767.2米”字樣。站在此處極目遠(yuǎn)眺,可見群山俯伏,云海翻騰。忽然明白古人為何將此山尊為“神仙之山”,《錄異記》載“太白山乃太白金星之精所化”,誠不我欺。在這般高處,塵世喧囂盡消,唯余天風(fēng)浩蕩,的確近乎仙境了。
然而太白山又何止是仙境。它是地質(zhì)運(yùn)動(dòng)的奇跡,是氣候的分界,是生靈的棲息之地。山腳下尚是溫帶景象,至山腰已是寒帶氣候,及至山頂,簡直如同極地。一山之中,竟容得下四季更迭,萬物生長。
歸途中,回首太白山,它又隱入云霧之中,只露出積雪的山巔,在夕陽映照下閃著金光。忽然想起李白《登太白峰》詩云:“舉手可近月,前行若無山?!痹娤僧?dāng)年登臨此山,想必也被這仙境般的景色所震撼,方能寫出如此詩句。
太白山不言,而四季更替,萬物生長,皆在其間矣。
加工中心——孫慶祥